时间:2023/9/19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不经意间,刀片服务器已经推出了20年。

20年对于曾经年轻的少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,也许留下的痕迹只是日益加大的腰围和逐渐减少的发量。但是对于IT产业来说,20年是一个非常“漫长”的过程,比如我们每天都在用的美团、滴滴、拼多多都只是最近10年内的产物,甚至包括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,也不过就是“20岁出头”。从这一点来看,刀片服务器能够在大浪淘沙的产业界持续奋战了20年,也足以证明自身的价值。

提到刀片服务器,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“高大上”。的确,相对于我们日常见到的塔式或者机架服务器,刀片的“高密度、高可用”的特性过于明显,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在内涵上都与我们常见的服务器大相径庭。也正因为定位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,刀片服务器一直引领着高端市场,也成为了金融、通信等应用的首选平台之一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如今刀片服务器的定位,已经与设计初衷大相径庭。

高并发低能耗,刀片服务器的“前世”

上世纪的90年代,IT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,而那时候的服务器还一直都是主机的天下。众所周知,主机的解决思路是“分久必合”,用一套系统解决众多的应用场景和计算需求。但是在年左右,市场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,越来越多的非主机平台也让整个产业觉得是否能够采用一种“合久必分”的方式——通过众多的低能耗产品构建服务器集群,从而代替主机的效用。

很快这个思路就迎来了第一名实践者——RLXTechnologies。如今许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,但不可否认的是,RLX是第一个提出刀片服务器的概念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的。为此,RLX设计出了一款名为System的刀片服务器,可以在标准42U机箱中集成个CPU(标准是84个CPU)。但是为了支持如此高的计算密集度,设计者不得不在单个CPU的功耗和散热问题上做出很大的让步。所以早期采用的CPU都是性能相对较弱的低功耗的处理器,如奔腾III和全美达Crusoe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采用低功率处理器、单个刀片服务器性能相对较低是这个时期的另一个特点。不过考虑到那时候计算需求与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,这样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为行业接受。事实上,刀片服务器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行业的广泛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5821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